“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这样发(2)

来源:中国人才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14日 04:17:3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改革薪酬制度 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广大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力军,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调动医

改革薪酬制度 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广大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力军,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始终是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随着我国健康理念和服务模式的转变,老年健康、职业健康、托育服务、健康服务业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技能人才,以及医学技术人才、其他技术人才、新兴专业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显现。

“扩总量”,加大老年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医学院校和职业院校设置老年护理、康复、安宁疗护、老年服务、医养照护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加强老年医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扩大培养规模,增加老年健康专业人才供给。

适应新形势 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人才队伍建设

“十四五”时期,以适应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开展紧缺专业人才服务能力培训,加强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供需、流动等的动态监测,推动卫生健康人才均衡发展。

结合各类人才的工作特点和职责任务,《规划》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建设举措。加强各类卫生技术、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瞄准“一老一小”两类重点人群,统筹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各类人才资源配置,加快推进相关人才培养,支撑老龄、托育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加强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

健康是人民的基本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与此相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人才的范畴也应随之扩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人才是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适应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老年健康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是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的重点。

“提能力”,提升老年健康人才服务能力。实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力争到2025年培训医养结合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10万人。健全医养结合人才继续教育,建立适合医养结合人才工作特点的培训内容、培养模式等,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能力持续提高,人才结构与分布持续改善,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用愈发明显。”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一方面拓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的范畴,将上述各类人才一并纳入规划,统筹加强培养、开发、建设和管理,明确其建设重点和主要任务,丰富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体系、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传统卫生人才队伍职能内涵,在既往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任务和要求。

“重配备”,扩大老年医学专业人才规模。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落实老年医学专业人才配备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医院配备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临床药师等人员。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配置,提升公共卫生人才核心能力,推动完善公共卫生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公共卫生人员活力。始终坚持“强基层”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既有政策的集成效应和叠加作用,灵活运用人才柔性引进、退休人员返聘、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大力提高基层服务能力。通过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织牢我国公共卫生网络,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改善公立医院收支结构,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比。优化医务人员薪酬结构,提高保障性工资水平和比例。

同时,统筹协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医疗卫生人员激励保障机制。在发挥薪酬激励机制作用的同时,注重运用非经济激励手段,提高医务人员社会地位,关心关爱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到2025年,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达到1600万人、公立医院医护比逐步达到1:2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占到75%以上……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多项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主要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人才》 网址: http://www.zgrczzs.cn/zonghexinwen/2022/0914/2340.html



上一篇:广西斥资5.8亿元提升人才职业技能 高技能人才占
下一篇:建设万余套国际人才公寓打造创业者“嘉年华”

中国人才投稿 | 中国人才编辑部| 中国人才版面费 | 中国人才论文发表 | 中国人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人才》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