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人才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中国人才》投稿方式[01/26]
“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这样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将如何发展?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 突出特色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合
“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将如何发展?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
突出特色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合理核定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落实卫生防疫津贴,以及突发传染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导和促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收入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与当地县区级公立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等可用于人员分配,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兼职兼薪获取报酬。
深化医教协同,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四五”期间,从课程体系、培养内容、培养模式等环节入手,加强中医药教材建设,强化经典教学、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同时,注重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持续推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坚实的基础。
建立“新标准”,用大数据给医生“精准画像”。将门诊工作时间、出院患者治疗人数、出院病人手术人数等临床工作数量作为医生申报职称的必备条件。将病案作为评价临床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通过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来反映申报人的能力。通过设置病种覆盖率、手术覆盖率、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住院患者次均费用等指标,对医生的临床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评价。从临床工作数量、质量、疑难病案处理三个维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定位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实现从“模糊评价”到“精准画像”。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
补短板强弱项 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该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在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健全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拓渠道”,多渠道引才用才,发挥老年健康服务合力。完善各项激励政策,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人才是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我国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347.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8.6万人、注册护士470.9万人。
适应新需求 拓宽卫生健康人才范畴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够满足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要求的中医药人才,提升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能力。《规划》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扩大中医药人才规模,创新完善与中医药医疗服务特点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认证评价、执业注册、使用激励等人才管理制度,激发中医药人才活力。
“十四五”期间,瞄准“一老一小”两类重点人群,统筹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各类人才资源配置,加快推进相关人才培养,支撑老龄、托育健康服务体系发展。
“十四五”期间,以重大项目、计划为抓手,引领和带动中医药学科和人才发展。继续推进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持续开展岐黄学者和青年岐黄学者培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等项目,培养一批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持续开展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等基层人才计划,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该负责人表示,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必须看到,我国卫生健康人才结构同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公共卫生、基层等人才仍是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感染(含传染)、病理、重症、儿科(含儿童保健)、康复、老年医学科、麻醉、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职业健康等专业也存在人才缺口。
文章来源:《中国人才》 网址: http://www.zgrczzs.cn/zonghexinwen/2022/0914/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