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人才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中国人才》投稿方式[01/26]
广佛同城化更进一步:广州“大脑”助佛山产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张榜企业纷纷表示,揭榜挂帅具有需求明确、导向清晰、参与面广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破解难题的机制。有助于解决佛山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资金实力并不雄厚,而技术攻关投入
张榜企业纷纷表示,揭榜挂帅具有需求明确、导向清晰、参与面广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破解难题的机制。有助于解决佛山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资金实力并不雄厚,而技术攻关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问题。
根据统计,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以及广东工业大学等多个广州的高校研究团队均先后进入佛山。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40多家成果转化平台,则为产业与人才的互动搭建起桥梁,并最终促成双方的“联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广佛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完整的都市圈,也是中国都市圈崛起的最好范本。”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周牧之曾在一个公开演讲中表示,全球化1.0版本,发生在全球产业链大爆发的交易经济时期,带来沿海城市大开放的胜利。而全球化的2.0版本是以IT产业为代表的交流经济的大爆发。
从2009年签署同城化框架协议至今,这两个万亿GDP城市,从民间往来到官方合作,从相互试探走向双向奔赴,从同城走向全域同城,再到均纳入广州都市圈,两地之间日益去边界化、发展要素流通更顺畅,逐步在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环境共治、民生共享等领域。
每个月的大部分时间,华南师范大学半导体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尹以安都要从广州往佛山跑。她牵头解决的LED半导体相关技术,预计将在位于佛山的广东汤姆逊厨卫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大健康产品上应用。
《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广佛两市间出行量174万人次,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总量的26%,远高于深圳与东莞20%、珠海与中山7%。
在产业和人才合作上,《规划》提出,两地将共建广佛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打造更利于广佛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集聚发展的创新廊道和生态圈层;探索设立广佛科技合作专区,支持自贸区、全创区和自创区等先行先试政策在合作专区落地实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双链融合”主要有产学研合作、项目孵化、揭榜挂帅和联盟四种实施路径,“广州大脑”+“佛山制造”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广佛两地“双链融合”的主要方式。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广佛地区将打造成充满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城市群重要极点和城市间高质量同城化发展的示范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超大城市发展也迎来了大爆发,具有明显通勤圈、大规模高密度人口、较强辐射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都市圈正在崛起。将佛山纳入其中的广州都市圈,正具备上述特征。
比如,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虞将苗在佛山成立华运通达(广东)道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先进道路工程材料研发、生产和推广,如今已接连斩获杭州环西湖道路升级改造、国家授勋馆周边道路、广澳高速、天河CBD、佛山一环西拓工程等200余个大型项目。另外,在园区孵化成功的广东自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已推广到韶关、广州等地1400多个村落,成为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等养殖龙头企业VIP环保设备供应商。
时间显示,“广佛同城”首次出现在政府公文中,是在2008年12月份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除了典型如“产学研”外,从去年开始,“揭榜挂帅”也成为广佛间“双链融合”的一个尝试。仅在去年,佛山就列出8大应用领域66个技术方向,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协同攻关,征集企业各类技术需求32项。
引入广东工业大学的软件后,整个开发周期从原来的3-4个月缩减到了45-50天,材料利用率提高了15%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值,每个月可以节约约150万元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技术工人得以重塑理论体系、思维模式,为下一步的产品开发打下基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蓉 梁施婷 佛山、广州报道
对于中小企业云集的佛山来说,如何通过“广州大脑”来提质增效,并进行产业链升级,是很多企业考虑的重点。
作为国内第一条城际地铁,广佛地铁的日均客流量早在2019年就突破了50万人次,一年内有将近2亿人次互访。
8月26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创新全域同城化体制机制。
作为两个万亿GDP城市,广州与佛山正迎来新一轮深度合作的契机。
文章来源:《中国人才》 网址: http://www.zgrczzs.cn/zonghexinwen/2022/0909/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