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牡丹江人才引领发展20条”全文来了

来源:中国人才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02日 10:29:3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18.对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试用期满后,博士研究生可优先提拔正科级领导职务,硕士研究生可优先提拔副科级领导职务。对事业单位引进的博士研

五、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18.对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试用期满后,博士研究生可优先提拔正科级领导职务,硕士研究生可优先提拔副科级领导职务。对事业单位引进的博士研究生,考核合格后直接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硕士研究生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考核合格后可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注重从各类人才中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等人选。

9.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企业,聘用的年薪30万元及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根据贡献大小给予奖励,最高额度每人每年10万元。

12.培育壮大技能匠才。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经费支持10万元、6万元;定期评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新获评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经费支持5万元。对新获得(含引进)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前三名的高技能人才,发挥重要带动作用、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合同并在我市缴纳社会保险的,分别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对代表我市参赛获奖者的技术指导专家组给予同等奖励。对新获得(含引进)“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和“龙江大工匠”、“龙江技术能手”称号或相当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发挥重要带动作用、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合同并在我市缴纳社会保险的,分别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和2万元、1万元。

5.事业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企业,聘用的符合全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合同并在我市缴纳社会保险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建设学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35周岁及以下),连续三年,每人每月分别给予安家费1200元、1800元和3000元;三年内,在牡购房分别给予一次性购房补助4万元、6万元和10万元。省委定向选调生可参照执行。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企业,引进的统招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35周岁及以下),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合同并在我市缴纳社会保险的,连续三年,每人每月分别给予安家费600元、1000元。

二、吸引留住青年人才

本政策未尽事宜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解决。按原政策引进的人才保持待遇不变。符合本政策两项及以上同类政策的,以及可同时享受本地本单位其他同类政策待遇的,按照“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原则执行。此前出台政策与本政策不一致的,以本政策为准。

2.实施牡丹江杰出人才选树计划,每三年在教育、卫生、产业、科技等领域评选一次,连续三年,每人每月给予奖励1500元。对A股上市公司,产业项目上三个年度固定资产实际投资总额达到6亿元以上的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且增幅超过10%的工业企业,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职工超过30人的制造业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达到15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董事长或总经理直接列入杰出人才计划范围,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有效期满后再次认定时,参评指标增加20%。

四、打造科创人才平台

7.加强校地合作,组织重点高校在校大学生到我市开展实习实训,每人每月给予生活补贴1500元并缴纳保险,最长三个月,实习期间免费入住大学生实习实训后勤保障基地。

3.开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绿色通道”,事业单位引进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考核合格即可聘用;市级重大引才活动期间,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可适当简化程序,采取面试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经招聘方案核准备案部门批准,可以适当降低开考比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10.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企业,新引进或原有职工在聘期内晋升的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合同并在我市缴纳社会保险的,三年内,在牡首次购房给予一次性购房补助3万元。

文章来源:《中国人才》 网址: http://www.zgrczzs.cn/zonghexinwen/2022/0902/2328.html



上一篇:“百千万”音乐人才选拔助力提升乡村美育
下一篇:本科人才仍是行业人才主体,近半数律师有过转

中国人才投稿 | 中国人才编辑部| 中国人才版面费 | 中国人才论文发表 | 中国人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人才》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